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六项工程”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日期:2022-01-11 13:29:43  浏览量:102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质量提升、教材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教学基础条件升级改造、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六项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双高计划提质培优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制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高地。推进落实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管理与服务育人等各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健全思政课建设体系。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思政教育教学专项研究,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联合主办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活动,组织教师开展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2021年课程思政推门听课比赛、示范课程展示和教学设计大赛等活动。遴选出单片机实习——智慧农业大棚温湿度控制器设计与制作12个校级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认定《广告设计》等6门课程为2021年第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培育《环境艺术设计》等素材库8个和《物联网导论》等课程20个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荣获2021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0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市级5个。

二是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造高质量课堂。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撑重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构建以装备制造为主体,电子与信息和财经商贸为两翼,交通运输、生物与化工、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等为联动的一体两翼多联动专业发展体系。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具有区域和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全面修(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实施教育评价改革,改革教法,普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开展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推行项目化、模块化综合考试。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突出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激发教师活力,进一步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团队在2021年重庆市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

三是实施“教材建设工程”,打造基础性优质教学资源。完善规章制度,科学规范教材建设,建立校级教材建设管理指导委员会和二级学院教材审核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动态调整更新,为专业建设夯实教学基础,使教材建设和管理、开发与应用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常态化开展质量监控,构筑教材质量关口。严格落实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监督五个环节的管理职责,以服务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总目标,坚持采用选编相结合、以选为主基本原则,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到课堂中。实施“1+2+6”教材开发模式,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1”是制订《教材开发制度》,鼓励教师开发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发展相匹配的教材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引入先进职业标准,开展双证融通,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2”是双主体开发团队,即教师团队和企业团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核心课程标准,从课堂教学设施和企业技能需求两大块共同开发教材。“6”是六步教材开发步骤,采用市场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目标分析”—“教学组织设计”—“教学实践设计”—“课堂评价设计六个步骤,从教材选材、目标制订、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堂评价等方面,完成教材开发。同时加快新领域系列教材开发,探索活页式教材和云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本年度学校教师主编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2等奖2项,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4项。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构建颗粒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国家资源库已申请结题验收。2个国家资源库现有资源库核心课程46门,资源素材33480条,学员人数215789人,实现了资源开放共建共享。认定市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申报市级教改项目21个。培育市级国家级课程9门,培育校级课程12门。

四是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程”,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统一。紧抓内涵,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对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对接评价组织,根据1+X证书标准持续优化培养方案与相关课程,将证书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合,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教改项目推动证书制度实践探索,开展校级数控加工技术“1+X”证书的探索与实践、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X”教改班等教学改革试验班项目,以及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证书制度的实施。根据证书培训要求,自查学校相关证书培训与考核的教学资源,联合评价组织制定并规划软硬件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和企业捐赠的设备进行教学和实训。开发培训课程资源,联合评价组织在智慧职教等课程平台开设在线课程,进行培训学习。

五是实施“教学基础条件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一流育人环境。以专业群整体规划为抓手,建设兼具教学、生产、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专业化实验实训室。每年在实训设备建设资金中调剂300-500万元,专门用于逐步解决个别专业群实训设备不足问题。借助智能化实训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实训教学的管、测、评、训全过程数据统计与分析,使各场景实训课程资源达到统一调度和下发,通过资源中心实现实训资源共享共建,避免重复建设,突出资源库能学、辅教功能定位。以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解决实训教学中设备数量不足、实验耗材成本高、理论知识看不到,进不去等问题,整体提高实训条件水平。学校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按照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打造智慧实训共享一体化云平台,搭建虚拟现实展示体验中心、创新研发空间,构建汽车模具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及仿真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虚拟仿真中心,即一平台、两空间、四中心装备制造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1年该基地进入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拟建设名单,并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六是实施“劳动教育工程”,打造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生态。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三方联动协同机制,分别从学校、家庭和企业三个维度协同推进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种类型的劳动教育。通过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和文化劳育等五位一体地将劳育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各环节,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协同。科学开展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劳动观,以思政劳育、文化劳育为核心,将劳动光荣精神内化,引导职院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科学建立三阶递进劳育路径,立足全过程育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实践载体,建立起从大一到大三年级循序渐进的劳育路径。科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劳育能力,立足学生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系统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推动学生幸福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三劳共育、三阶递进、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

核发:010100 点击数:102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专题网-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