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字化转型须破解三重障碍
日期:2024-04-07 13:33:34  发布人:010297  浏览量:72

全面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教师作为数字教育的实践主体,能否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直接影响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结果。教师数字化既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关键特征,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所在。从实践来看,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是个持续、复杂、艰难的过程,教师群体面对数字化浪潮仍有诸多不适应,其数字化转型面临三重障碍,亟待寻求破解之道。

一是观念障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行动计划,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存在观念固化问题。部分教师对于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存在抵触情绪,担心应用新技术消耗太多时间精力。部分教师对于数字技术引领教育变革的作用价值认识有限,不熟悉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模式。部分教师不愿转变教学理念与角色定位,依旧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二是行为障碍。不少教师虽然对数字教育持积极态度,但在实践中却无从下手,主动性不强。一方面,教师无法有效应用新技术赋能学科教学。虽然有各种数字化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观摩学习机会,但由于限制条件多、门槛高,教师很难将相关技术、资源、活动、策略等迁移到自己的课堂。另一方面,教师面对眼花缭乱的数字工具、资源与平台,容易产生“技术眩晕感”,进而衍生出技术使用焦虑、认知困境焦虑等负面情绪,阻碍数字技术的常态化应用。此外,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适应性支持服务还不到位,单靠有限的集中培训或者专家进校指导,很难有效驱动教师行为的持久转变与习惯养成。

三是机制障碍。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备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和校本考核机制,但从实践来看,仍有一些机制亟待强化。例如,多部门协同机制尚不健全,电教、师培、教研等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部门间缺乏整体统筹与调度,难以为教师数字化专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支持;教师数字素养考核机制有待改进,现有考核方式过分强调教师数字化技能评价,忽视了数字化应用成效的考核,导致不少数字化应用实践浮于表面,难以为教育教学带来实际价值。

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是世界教育发展大势。美国、欧盟、英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均高度重视教师数字化能力培养,普遍采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比如颁布数字化标准、供给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培训等。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国情,瞄准问题所在,笔者提出促进我国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几项举措: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立足教育强国战略全局,系统谋划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各地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加快研制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擘画教师数字化发展愿景,明晰行动路线和关键任务,设定阶段性目标,有组织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加强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动态监测,客观评估进展与成效。及时出台教师数字化发展指南等引导性文件,帮助学校和教师规范开展各项数字化教育教学实践。注重研判防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能引发的教育风险,推动绿色数字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技术生态,为教师应用数字技术保驾护航。

二是推进教师数字素养体系化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教师队伍,是一项长链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当前亟须构建一套完备的教师数字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师范类高校要开发通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群,将数字素养达标考核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让每位师范生上岗前都具备扎实的数字化教学与班级管理能力。对于职后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训,各地需转变培训模式,避免给教师增加负担,倡导轻负担、极简化、融入式的培训;要高度聚焦教师实际需求,让一线教师掌握实实在在的数字化技术,拿得起、用得惯,持续提升教师常态化开展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研以及数字化评价的综合能力。

三是构建教师数字教研网络。数字化教研既是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也是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各地要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教师研修资源与服务,推动教师积极参与集体教研活动。各地要高度重视区域数字化教师研修平台的建设,搭建一体化、智能化、有活力的数字教研空间,各学科建立常态化的数字教研机制,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合作共享,打造区校联动的协同教研网络。各学校需加快改变传统的以备课为主的经验型校本教研模式,建立起以课堂教学数据与学生五育数据为基础的诊断型校本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提升教师数字化创新与研究能力。教育数字化没有定式、没有模板,未来数字教育的鲜活样态一定是由一线教师群体携手研究和创造出来的。一方面,要通过大赛、展评、观摩等多途径培植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培养各级各类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研究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具备技术伦理和隐私保护意识,开展符合规范的数字技术教学创新应用与实践研究。

五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信息化企业以及学校之间的有效协同,建立“四轮驱动”的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教育行政部门需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促进教师数字化发展的配套政策,杜绝多头管理,切实为教师减轻非教学负担。社会层面需汇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提供资金、场地、课程、师资等多维资源支持,共同承担起教师数字化发展的重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师成长的良好局面。企业需发挥技术研发优势,整合平台、资源和数据,为教师数字化发展提供好用实用易用的数字工具和技术支持服务。学校需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应用成效导向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机制,持续激发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内生动力,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现代化水平。

(作者:杨现民,系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教授)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2日 13版


核发:010297 点击数:72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Baidu
map